“睫毛弯弯,眼睛眨眨”,每个女生都想拥有又长又翘的睫毛。不过,距离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“未批准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”已过去半个多月,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市面上仍在销售睫毛增长液类产品,在淘宝上部分品牌的产品月销量已超过10万件。
商家“铤而走险”的背后,是高利润的诱惑。一家睫毛增长液代工厂内部人员透露,一支睫毛增长液的成本平均不超过10元。而市面上销售的睫毛增长液,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。按照其推算,每售出一支,商家大概能有50-80元的利润。
9月16日,国家药监局官网发文指出,国家药监局未批准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。但近日,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在市面上多款睫毛增长液宣称可促进睫毛增长、养出纤长睫毛等。
在淘宝平台,丸美旗下品牌春纪推出一款小蓝管睫毛增长液产品,在该产品宣传界面使用“养出自然纤长睫毛”“焕活毛发生长”“眉毛浓密”等词汇进行宣传;海洋诗韵睫毛眉毛增长液宣称“养出自然真睫毛”“睫毛快速长长”;欧泉琳、贝特优美等品牌睫毛增长液同样宣称具有促进睫毛增长的功能。
针对上述情况,丸美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春纪小蓝管睫毛增长液是2020年上市的,产品本身的成分和备案都是合法合规的,这次相关部门发文后公司有关注到,并且内部已经提出过要求修改页面表述,目前已经在按要求修改。
截至发稿,北京商报记者发现,丸美旗下春纪小蓝管睫毛增长液已将“养出自然纤长睫”修改为“养护睫毛”。
此外,北京商报记者对海洋诗韵、欧泉琳、GEMSHO等品牌进行采访,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述睫毛增长液产品大多为普通化妆品。一位睫毛增长液代工厂内部人员表示,睫毛增长液类产品主要执行QB/T2660标准。据悉,QB/T2660为化妆水的国家标准。
根据春纪旗舰店客服人员提供的产品批准文号,该款睫毛增长液为普通化妆品;海洋诗韵旗舰店客服人员同样称,产品为普通化妆品,并非特字号化妆品,欧泉琳店铺客服人员也表示,其产品同样为普通化妆品。
国家药监局曾发布科普文称,市场上部分宣称可以使睫毛变“浓密”“纤长”的睫毛滋养液、睫毛精华液等产品,通常是在睫毛上附着成膜剂、着色剂等,以物理作用方式达到对睫毛上色、增粗、变长的效果。这类产品属于普通化妆品,在上市或者进口前应当完成产品备案。上述睫毛增长液并不具有促进睫毛生长的作用。
此外,根据2021年新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,普通化妆品不可进行功效性宣传。同时,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《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》中,并没有“促进睫毛生长”的功效类别。截至目前,国家药监局未批准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。
“上述宣传明显是虚假广告,违规宣传。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,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、消费权、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,建议此类广告下架。对于企业而言,应该恪守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等原则,终止此类虚假广告的宣传。
业内人士认为,尽管存在涉嫌虚假宣传的风险,但让诸多商家愿意“铤而走险”的背后,更多的是因为此类产品具有高利润。
上述睫毛增长液代工厂内部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其销量较好的睫毛增长液的原料料体为780元/公斤,一般睫毛增长液每支为3ml,1公斤为1000ml,可以灌装约333支,平均1支的料体价格为2.3元左右。而睫毛增长液的包装管1支为3元左右,灌装费为0.5元/支,稍微好点的包装盒约为3-5元。综合下来,一支睫毛增长液的成本不超过10元。
根据上述内部人员提供的照片,其同款睫毛增长液在淘宝上售价从50、60元到100多元不等。上述内部人员称,一支成本不到10元的睫毛增长液一般定价在100多元,除去人工、租金、推广等费用,大概每支的利润在50-80元。
此外,从部分代理商手中拿货也有着丰厚的利润。在一份GEMSHO产品价格表中,一款名为“GEMSHO眉睫精粹精华液”官方批发价为80元/支,并享受同级返利5%,该产品的淘宝零售价为258元,微信零售价为240元。以此推算,代理GEMSHO眉睫精粹精华液每支可赚160-178元左右。
对于商家而言,所谓的“睫毛增长液”类产品利润可观,对于消费者而言,最关心的问题是睫毛增长液真的有增长效果吗?有报道称,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使用比马前列素、曲伏前列素等降低眼压的药物后,会出现睫毛增长、增多、增粗的现象。
国家药监局指出,这些药物为前列腺素类似物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。对于健康人群,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尚不明确。2021年国家药监局修订发布的《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》中,未收录名称含有“前列腺素”的化妆品原料。国家药监局也未注册或者备案任何“前列腺素”相关的化妆品原料。因此,将比马前列素等前列腺素类似物作为化妆品原料用于化妆品生产,违反了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的有关规定,应予禁止。
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称,此前是没有睫毛增长液这个市场及品类的,而商家为了利润,通过这种虚假、夸大宣传的方式开拓出了这样的一个品类及市场,不断获利。然而这些宣传触及法律底线,属于违规宣传,存在很大的问题,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监管。